医药板块牛股辈出 集采边际影响减弱市场回暖

最新信息

医药板块牛股辈出 集采边际影响减弱市场回暖
2023-11-11 07:14:00
进入11月份,医药股作为A股的反弹先锋,关注度持续攀升。在各大券商研究报告中,医药生物板块成为“11月金股”的集中营。公募基金持续加配医药股,基金经理也高喊“越跌越买”。近期牛股辈出的医药板块,迎来的是短期反弹还是成为中长期行业反转的起点?
  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王君(化名)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欧美加息周期结束直接对医药股产生利好,可以促进药企融资端回暖,这是近期行业整体反弹幅度较大的原因。从长期来看,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,政策端,集采规则不断完善后整体再降空间有限;资本端,欧美加息周期结束也有利于医药行业重获资金青睐;市场端,创新药的研发不断结出硕果。再叠加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,目前的医药板块具备中长线稳步上升的潜力。
  二级市场获加配
 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持续调整之后,近期A股医药板块重新站在了市场的聚光灯下,资金持续加配,板块内牛股辈出。
  11月6日~11月10日当周,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涨幅1.87%,远高于同期沪深300的0.07%。热门医药赛道更是受追捧,Wind概念板块中的体外诊断、抗疫板块、基因检测、医药电商、智慧医疗等指数,周涨幅均超过3%。
  个股方面,医药板块不断出现新牛股。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的新诺威、减肥概念股常山药业、阿尔茨海默病药临床试验数据揭盲的通化金马、医疗大模型实践者润达医疗、亏损大幅收窄的诺思兰德等股票,均在短期内走出了翻倍行情。
  进入11月份,医药生物股成为各大券商研究报告中的“香饽饽”。据统计, 11月券商金股权重最靠前的行业为医药生物,多位分析师推荐增配医药股票。
  据国信证券分析师统计,51家券商发布了11月金股,总共涉及358只股票。其中,医药股票占比12%排行第一。并且,在所有被推荐的金股中,医药股票平均增配近3%,也在所有行业中遥遥领先。
  中银证券研究报告指出,医药行业底部反转正当时。前期医药反腐、医保谈判带来的行业不确定性已有所消散,医药反腐强调聚焦“关键少数”、前期受到影响的学术会议纷纷恢复,医保谈判细则更新,规则趋于温和。
  从时间表来看,今年第一季度受防疫措施优化影响,医院端诊疗量持续恢复。第二季度,医药行业受市场资金切换影响,出现明显回调。第三季度,医药板块整体围绕“医药领域反腐”出现较大波动,初期市场情绪较为恐慌,后市场情绪逐步回暖。进入第四季度,医药板块基本面已无较大利空消息,市场资金不断涌入。
  从第三季度公募基金的持仓情况来看,医药板块悲观情绪有所修复。股票型公募基金重仓股中,医药股市值占比14.01%,比第二季度环比有所上升。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,医药板块估值具备吸引力,仍有增配空间。
  一级市场融资回暖
  因前期研发投入较大的行业特点,医药企业的发展受融资环境的影响较大。而过去一段时间,受国际地缘政治、欧美加息周期、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方面影响,医药行业的融资完成率跌入冰点。但9月份以来,该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
  根据公开资料,多家中国创新药研发公司在10月份宣布迎来融资进展。从融资金额来看,披露金额且超1亿元的案例有19起,合计获得融资超过56亿元。从融资轮次来看,早期融资仍占多数,其中B轮以前融资占比超过53%。
  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统计,10月份全国生物医药领域(不算拟收购、被收购、定增、挂牌上市)共发生了64起投融资事件,累计金额超过63.75亿元(不含未披露金额项目)和上月融资情况相比,融资金额上升了32.45%。
  从资金投向来看,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最受追捧。其中,新元素医药完成超6亿元的D轮融资。这是10月份公开的早期融资中,单轮融资金额较大的案例。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,专注于代谢和炎症领域疾病的创新药研发。目前,该公司有一款尿酸转运蛋白1(URAT1)抑制剂ABP-671,已在治疗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国2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,证实其可显著且安全地降低尿酸水平。
  专注创新药商业化服务的领域也颇受资金青睐。完成5亿元C轮融资的上药云健康,是由上海医药孵化并持续支持的“互联网+”医药商业科技平台。该公司主要为中国创新药行业提供从覆盖创新药临床研发阶段,到上市后的院外用药市场的商业化解决方案。
  资金端对创新药产业链前期项目的追捧,缘于创新药终端市场不断传出好消息。11月10日,百济神州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,核心产品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,达到109.84亿元,同比上升81%,显著超出去年全年产品收入。其中,创新药百悦泽(泽布替尼)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到25.71亿元,同比增长130%。
  另外,医药行业的创新药研发不断结硕果,多款创新药陆续步入商业化。从产业端来看,当前GLP-1靶点减重已相对成熟且适应症仍在扩展,国内多家企业已有布局,减重行业市场不断超预期。在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(ESMO会议)上,国内已有多家药企宣布在ADC等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。国内创新药厂商出海方面,也不断传出大品种出海进展顺利的消息,成为加速推动创新药产业链发展的催化剂。
  集采边际影响减弱
  医药集采,是过去几年令市场“闻之色变”的重大利空消息。不过,目前集采规则已不断获得优化,集采降幅也不再血腥式地“一刀切”,对创新药和中成药、罕见病药、儿童用药的倾斜力度也明显提升。逐步常态化的药品集采,对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。甚至,部分品种的集采结果,降幅还远不及市场预期。
  11月6日,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。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,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%,降幅在市场预期之内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本次集采竞争较激烈,但企业中选率高,投标企业拟中选比例约78%,平均每个品种有6.5家企业拟中选。失标企业较少,对药企经营总体上影响不大,资本市场也未见较大波动。
  按中选企业来看,国产品牌继续占优。中选企业仍然是以国内企业为主,共有200家国内药企的260个产品中选,国外品牌只有5家企业的6个产品中选(包括1个原研药和5个进口仿制药)。可以预见的是,实施本轮集采后,将有力提升国产品牌在医院端的渗透率。
  截至目前,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已经执行了八批,较早纳入集采的品种已经基本完成行业洗牌和国产替代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药品集采有利于行业龙头提升和巩固市场占有率。在“以量换价”的大背景下,甚至能为药企带来增量营收。
  以骨关节集采为例。在进行国家集采之前,国内的骨关节材料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。实施集采后,有数据统计发现,2021年集采后髋关节的国产占比达73%,国产品牌快速崛起。春立医疗借助集采,在脊柱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,产品年度销量从2017年的2.7万套快速增长至2022年超过60万套。
  此外,集采规则在不断完善和优化过程中,重点考虑了对创新药的保护和优先纳入,持续鼓励医药创新。在2023第十五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开幕式上,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在《构建医药价格治理新格局共同成就高质量的医药创新》演讲中表示,将探索创新药不同生命周期下的分阶段价格管理机制,给予创新药合理的价格回报;坚持市场对价格起决定性作用,企业自主定价;药品上市申请受理同时,企业便可以挂网申报,医保局集中受理,有望缩短企业挂网申报的时间。
  整体上看,国家带量采购从品种试点走向全面扩围,常态化药品集采已步入深水区,集采规则不断完善和优化,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已明显减弱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网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医药板块牛股辈出 集采边际影响减弱市场回暖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