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联储生病 硅谷银行“吃药”

最新信息

美联储生病 硅谷银行“吃药”
2023-03-14 21:52:00
在短短的24小时内,硅谷银行从被FDIC接管到提供VTFP工具进行救助,美国政府的行为可谓果断及时。而这一切都如同金融实验室里的一只小白鼠,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的银行业倒闭和金融业危机处置案例,其中蕴含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总结。
  现在舆论都在寻找硅谷银行暴雷的原因,有人把根源归结在硅谷银行身上,比如低利率时期大量投资了长久期的固定收益产品,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;资产和负债两端都过于集中一个高科技创业投资行业。
  还有一派人则把责任归结于美联储的暴力加息,暴力加息导致硅谷银行的低利率的固定收益资产出现大幅亏损,再加上高科技行业泡沫破灭,股价大幅下行,科技企业需要从银行拿出存款,这一下就挤爆了硅谷银行。
  以上意见都有道理,但是更为关键的是,为什么暴力加息就会让一个银行破产?笔者先不谈银行在资产配置上的问题,就美联储来说,如果利率政策适当,此轮超级通胀也许是可以避免的,同时也可能就不会出现持续的暴力加息。
  主要的问题是以鲍威尔为首的美联储高层,把此次美联储的通胀始终认为是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断裂,是供给侧的问题,而不是需求测的问题,他们认为在新冠结束供应链完整之后,供给方面跟上,通胀水平就会下来,美国通胀只是“暂时的”,所以美联储迟迟不加息。
  还有一点,当时拜登刚刚上台,美国经济在疫情的影响下疲弱不堪,拜登必须以经济增长对民众一个交代,出台了许多财政刺激措施,这时候鲍威尔必须配合拜登的政策,在货币政策上以宽松为主,让低利率长期维持,这就犯了货币政策的大忌。
  另外,2022年2月份,俄罗斯发起了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,这次战争扰乱了全球供给体系,导致能源和粮食价格飞涨,让全球通胀雪上加霜。
  2021年的季度预测显示,在年初美联储预计第四季度的个人消费支出通货膨胀是1.8%,而实际上是5.5%。如此严重的预测失误也使得鲍威尔在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眼看着的物价上涨面前,坚持认为通胀只是暂时性的,错失了加息的最佳时间。
  直到2021年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6.2%,创近31年来最大同比涨幅。不少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开始呼吁美联储加速退出购债计划,为尽早启动加息做准备。11月30日,鲍威尔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时意外表示,鉴于目前美国通胀压力高企,美联储应考虑提早几个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。这是鲍威尔第一次表示通胀预期的反转。
  事实上,2022年3月17日,美联储调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个基点,新一轮加息周期的首次加息正式落地。在2022年6至11月,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,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保罗·沃克尔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,至今已经加息450个基点。
  对于此次加息延误,2022年5月份,鲍威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如果有完美的后见之明,再回过头去看,我们可能会更早一点提高利率。我不确定这会有多大的影响,但我们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实时做出决定,我们尽了最大努力。现在,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形势,我们决心使用我们的工具让经济回到价格稳定的轨道上”。然而,他当时可能没想到通胀形势的误判会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。
  央行的货币政策,最重要的其实并非真实利率多少,而是一种预期引导,央行行长的表态非常重要,如果央行表态不认为通胀形势严峻,那么不论银行的资产配置还是企业的投资,包括消费者的行为都会是激进的,在当时的情况下,美联储的表态就是错误的引导了预期,并且加重了通胀的上行,当最终采取加息措施时,又不得不暴力加息,那么此前受误导的投资行为就会受到损失,显然硅谷银行如果跟美联储一样对通胀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,其资产配置方案就是过于激进的,那么最终就要付出代价。
  加之,货币政策通过实行到最终在实体经济中见到效果,一般都具有滞后效应,一般最快需要三小时,一般也要半年,这就需要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,如果已经看到通胀起来了,你才加息,那就黄花菜都凉了。
  由此看,作为制定货币政策,实施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健康运行是多么重要,判断方面稍有不慎,对于经济增长过于看重,而忽视通胀,就可能造成经济的灾难。
(文章来源:华夏时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美联储生病 硅谷银行“吃药”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